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刑事文库 > 原创文章

刑事文库

田鹏:刑辩专业化之思——“四位一体”辩护法

【守静原创】 | 发布时间:2018-12-07 | 阅读:7665

一、梦“醉”鹏城,爱在深圳

深圳——中国司法改革的桥头堡。弹指30年,深圳律师,披荆斩棘、栉风沐雨,不断突破;耕耘30载,深圳律师,信守法治、践行法治,不断前行……

在深圳市律师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,深圳市律协青工委主任王伟律师邀我撰文,感怀于王主任的厚爱,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律师,我倍感荣耀与责任重大。

对于深圳,心中有太多爱需要倾诉;对于律协,心中有太多情需要表达;对于专业化,有太多执业“热心、匠心”需要诉诸笔端,让自己的思考乃至思想划过指尖,由南向北——悄然流向法律人的心间……因此,站在30周年的拐角处,深夜思索,撰文《刑辩专业化之思:“四位一体”辩护法》,为律协庆生献礼,向刑辩专业致敬。

二、浓情滚滚,困惑重重

然而,太多浓情,需要深埋心底。若有思想,亦需要慢慢流淌,暂且封存、酝酿。

回首30年,律师业的发展由国家调控到市场调控,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,由单兵作战到团队化协同作战模式,由“万金油”到“专一、专业化”发展、演变,深圳律师不断引领律师时代步伐,开拓、精进。

今天,站在深圳市律师协会成立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,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律师也顺应时代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,迎接着新的律师发展机遇,更面临着新的律师业发展困惑和难题——如何走专业化发展道路?

专业化是个旧话题,却又是个新话题。然而,旧在谈论者多,新在实践者少。我们似乎经常听到如斯幽怨“我真的很想走专业化路线,但是案件太多,分身乏术,自己真的感到很累,没有时间去研究专业问题。我曾多次暗下决心往这条路上走,但最终仍延续着涛声依旧的老路。”正可谓:虽“心向往之,实不能至”,其结果只能是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。那么,新一代青年律师该如何走专业化道路?

带着疑问,怀着对专业化的热情与激情,我作为在刑事辩护专业化领域扎根、深耕的新一代青年律师,提笔滴落如下文字,权当抛砖引玉。

三、四位一体,专业先行

青年律师如果没有技术、没有特殊的天赋。那么,如何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?如果生存下来了?如何更好地发展?信息社会下,专业分工越来越细。比如,A律师是做刑事业务的,B律师是做民事业务的,则A和B之间就有了专业分工。

但是,A是做刑事的,B也是做刑事的,那么,他们在专业划分上是相同或者相似的,这时候,不仅仅是专业化的问题了,还要考虑差异化的问题。其实,以上问题的答案汇集于一点:专业化发展才能脱颖而出,困惑才能迎刃而解。但是,这里的“专业化”并不等于“专一化”,因为只做某一领域只是做到了“深耕”,只是“专业化”的起点和表征,形成差异才是真正的专业化。因此,“专一化”之上的“差异化”才是核心竞争力。

那么如何形成“差异化”?专业化真的就那么玄而又玄,遥不可及吗?自然也不是。要实现专业化,笔者觉得应该遵循“四位一体”的方法论。

当然,这是我从个人自身经验出发,从如何走刑事辩护的专业化道路中“提炼”出来的个人思考,敬请斧正。

01

业务本体,极致匠心

作为新一代青年律师,如果我们过份相信了所谓的律师营销或技巧,而忽视了“业务本体”的打磨与专研,我们就会不注意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,这是舍本逐末的荒诞之事,认真务实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是成功的唯一途径,脚踏实地是成功的最佳捷径。把手头的每一件案子都做成精品是我们的最佳“名片”。

至于如何做好我们手头的案件,我想所有的案件都无外乎事实与法律两个维度。抽象的标准是“比当事人更清楚事实,比裁判者更懂得法律”。我觉得具体的标准是,每一次庭审,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需要看任何案卷材料,就能把事实问题讲清楚,你就做到了“比当事人更清楚事实”。

每一次庭审后,能够做到提交一份观点鲜明、思路明确、逻辑严谨、法条引用恰切的代理词或者辩护词,你就做到了“比裁判者更懂得法律”。

作为新一代青年律师,在专研业务方面,我们应该有量化的认知、总结与提炼。例如,在刑事辩护方面,我总这样要求自己,做一个案子要谈出感悟,做十件案子要谈经验乃至教训,做一百件案子要能提炼出规律和方法论,这大概就是追求极致、匠心辩护的匠人精神。

02

深入阅读,修炼内功

新一代青年律师,忙于业务的同时,要精读专业化书籍,提升自己的理论能力,在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弥合,不断发现新问题、解决新问题。

当然,这也是有研读方法论的。在我个人看来,深入到一线实战中,毕竟不同于高校读书,要有目的的去精准阅读。比如,我们可以体系化阅读,侦查人员写的侦查类实务书籍,研读50本,检察人员撰写的检察实务书籍,研读50本,法官写的审判类实务书籍,研读50本,律师撰写的实务书籍,研读50本。

因为,实务书籍中充斥中司法实践的大智慧,通过阅读可以弥补我们辩护拐角处的“不足”与“盲区”,让我们看到实务中不同角色思考问题的不同思维模式,从而全面打通我们的辩护专业化思维,让我们制定的辩护策略与方案更加务实、精准、有效。

03

笔耕不辍,磨炼思维

我们要有清晰的认知,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,也是容易形成幻觉的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检验我们的思维的“横向和纵向维度”呢?我个人认为,只有写才能知道自我思维的长度。我们每个人也许总感觉自己思维很悠远、悠长,但是只有提笔跃然纸上,才能检测出自己思维的“真实长度”,正可谓不写不知道,一写见分晓。

当然,只有大胆地讲出来,才能让周围人知晓和洞察到你思维的深度,因此,演讲也是我们检测自我思维深度的“测量器”。因此,只有“写+讲”才能检测到自己思维的“长度和深度”,唯有此才能让我们认清自己、突破自己,让专业化思维更加悠远深长。

04

授课播种,启迪心智

上文已述,只有讲出来给周围的人评判,才能检测自己思维的“深度”。那么我们思维“深度思考”的素材来源于哪里呢?

其实,我们所讲的“四位一体”是环环相扣的,第一手资料就是来源于“第一线的实务辩护经验”,这是我们辩护的直接智慧源泉,理应成为我们讲授的首要素材其次,我们阅读的间接经验也会成为我们讲授的素材,此乃第二手素材,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圆润、丰满。最后就是我们撰写的干货素材,直接拿来给受众分享,会让受众感受到我们的分析都是精炼的“纯智慧”,我们的分享是“不带水分”的智慧结晶。

显然,我们还会涉及到给哪些受众分享的问题。其实,我们每一次的分享都是有既定的受众群体。比如,我们若给律师群体分享成功、有效辩护经验,那么我们的分享则应具有“差异性和独到之处”,否则,吸引力何在?

我们若是给百姓分享,则我们的分析内容则应具有“落地性”,所谓大道至简,把专业的法言法语转化为生活中百姓听得懂、可接受、易传播的百姓语言,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,更需要有极强的转化能力和丰富的案例支撑,才能“驾轻就熟”,让“专业”的大智慧在百姓中流传。因此,我们针对不同的受众要有不同的分享素材和逻辑脉络,这样才能做到“专业化”的精准“传播”。

总而言之,站立在司法改革的桥头堡和试验田的沃土上,也许青年律师要走“辩护+阅读+写作+讲课”之四位一体的专业化道路,才能形成良性循环,铸就新一代青年律师的“专业梦、匠心梦”。

四、意犹未尽,砥砺前行

极致匠心,专业化永远在路上,崇尚专业,培育专业,追求专业。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,更是后来者的不懈追求,因为专业化是法律人的“极致”追求,无止境。

专业先行,专业化永远在心中,专业能力+专业精神=专业信仰。所谓专业,不仅家属说你“行”,让法官、检察官“说你行”,更要让比资深的同行说“你真的行”。

专业先行,刑辩人当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不断跋涉。


回到顶部